ENGLISH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中心 > 正文

草原赤子心:内蒙古呼伦贝尔抗疫一线最年轻的公卫人

发布日期: 2020-02-26

成为像妈妈一样的人


太皓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是一名20岁的达斡尔族小伙儿,现在是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的本科生。从小他就知道,自己的妈妈跟别人的妈妈不一样,因为每年妈妈都会突然“消失”几次,他知道这是妈妈去守护更多人的健康了。太皓的妈妈在呼伦贝尔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工作,每次她“消失”的时候,其实是去牧区、农区和林区下乡调查接种情况,并为农牧民开展科学预防和接种宣传普及了。因此,太皓从小便对预防医学有着特殊的感情,但要说起跟预防医学的渊源,还要追溯到太皓的姥爷了,太皓的姥爷50年代便工作在陈巴尔虎旗防疫站。不同于很多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于预防医学一头雾水的同学,太皓坚定的选择了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因为他想成为像妈妈和姥爷一样的人。


第二次请缨,终于成功了


2020年的寒假,太皓跟往常假期一样回到了家乡,但这个春节是不一样的。席卷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让太皓的妈妈来不及欢度新春佳节,大年初二便紧急返回工作岗位,24小时不眠不休的接听全市肺炎疫情热线电话。因为疫情,呼伦贝尔市取消了所有出租车和网约车,连公共交通也停了,于是太皓一家紧急搬至了距离呼伦贝尔次市疾控中心仅有500米的老宅,便于妈妈上下班。

妈妈刚刚结束休假要返回单位上班的时候,太皓就向妈妈提出了想到疾控中心去帮忙的愿望。但是妈妈担心太皓的安全没有同意。随着工作任务的加重,很多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已经连续多日不眠不休。此时太皓第二次递交了书面申请书。这一次,虽然妈妈还是有很多顾虑,但是答应了太皓的请求。


不怕吃苦不怕累,勤学好问的好小伙儿


2020年2月14日,太皓踏入了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疾控中心,与往常不一样,太皓第一次成为了这里的“工作人员”。作为预防医学大二的学生,太皓还是个刚入门的公卫人,所学的专业知识十分有限,更不用说将所学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了。面对完全陌生的工作内容,他深知自己需要从零开始学习。

 干起活儿来不怕累,勤学好问的好小伙儿!”疾控中心老师们这样评价太皓。太皓边学边干,不怕吃苦不怕累,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从一开始整理归纳文件到录入送检信息,再到后来参与撰写报告,太皓参与的工作越来越多,越来越专业。一次录入送检人员信息,太皓跟着老师们从早到晚的干了3天,他深深地体会到疾控工作人员们的不易,他说:“很多疾控老师都是没日没夜的加班,一位三十多岁的大姐姐7天7夜都没有回家,我所做的跟他们比起来不值得一提。”后来他参与到撰写全市传染病疫情概况、重点传染病分析、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疫情信息等报告的工作中来,更是了解到不断变化的疫情,容不得防疫工作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与马虎。“以前看报道中的数字,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但是现在,我清楚的知道那是一个个生命,为了他们,再辛苦我也愿意。”


与妈妈并肩作战


2020年2月17日是北京大学本科生启动线上教学的日子。太皓不能再全天工作。于是他便白天上网课,晚上去疾控帮忙,从晚上6点半开始,到夜里10点多下班,有时还会到半夜12点。每次妈妈值夜班,太皓就跟妈妈一起,并肩作战。而白天没有课的时候,他就马上赶到疾控中心,他说:“我知道自己能做的很有限,但是我能帮多少就帮多少。”

办公室的墙上贴着一行字:我将无我,太皓对此很有感触,他说:“在与疾控中心的老师们一起奋战的日子里,我看到了他们的忘我与无私,作为一名北大公卫人,我要继续努力学习,将来也要像他们一样,为祖国的防疫事业而奉献!”

文字撰写/段瑞阳、孙傲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