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宝旭教授带领的“中药配伍减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日前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验收。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对建设期满3年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第一批建设项目进行验收。专家们根据重点研究室建设标准对102个重点研究室进行了验收评估。这次验收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研究工作和成果、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和运行保障及总体评价四个大的方面开展评估。采取对验收材料进行书面审查、研究室负责人汇报答辩和专家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开放式分组汇报答辩。
张宝旭教授带领“中药配伍减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经过三年的建设,在“植物中药配伍减毒研究”方面研究中药配伍减毒的机制,获得有说服力的科学实验数据,完成对3种解毒中药的评价工作。以肝脏毒性、肾脏毒性等为主攻内容,研究白鲜皮的肝毒机制、毒性单体白鲜碱和梣桐、减毒中药。研究补骨脂酚肾毒机制、甘草等配伍适宜性,申请了三个专利:《2, 4-二羟基二苯甲酮在制备治疗肝炎的药物中的用途》(ZL 2010102247123);《无花果根和叶在制备肝炎的辅助治疗药物和保健食品中的用途》(申请号ZL2010102455501);《以曲酸衍生物为配体的钒类配位化合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申请号ZL2010101333808)。
研究室在“矿物中药配伍减毒研究”方向中研究矿物药配伍减毒的机制,首次提出朱砂以多硫化汞为药理活性物种的新观点。在体外研究发现朱砂不可能被人肠道菌代谢成甲基汞;比较研究了单用轻粉及在玉红膏(含轻粉)中汞的吸收、蓄积及毒性情况;在钒、稀土金属毒性和解毒方面也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三年来张宝旭教授主持了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药毒性分类标准研制”、国家新药创制专项重大项目“1,3-二苯-1,3-丙二酮和衍生物的抗乙肝候选药研究”、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基金“DMF(二甲基甲酰胺)环境暴露评估及综合风险评价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朱砂在消化道中物种转化与药效毒性相关性研究”等在内的国家、省部级16个项目,总经费达1019万元。完成“中药毒性分类标准研制”,获得一项国家发明专利,申报两项国家发明专利。三年来重点研究室培养博士后1人,毕业博士生5人、毕业硕士生31人。
“中药配伍减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得到了北京大学及医学部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研究经费方面的大力支持,已顺利完成建设。 科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