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中-美医务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研讨会在京召开

发布日期: 2012-11-23

20121110-11日,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政策与实务学院、香港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系、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联合举办的首届“中-美医务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研讨会”在京召开。

1110日,来自美国、香港和国内多所高等院校的近30位专家学者举行了“医务社工专业硕士学位研讨会”,希望通过争取专业硕士学位的设立,提高我国医务社工的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卫生部科教司副司长金生国到会听取意见,并发表讲话。

1111日大会开幕式,来自美国、香港,以及全国各地的160余位医务社会工作领域的学者、专家和一线医务社工人员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孟庆跃教授主持。卫生部医政司焦亚辉处长、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副代表Tim Sutton、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政策与实务学院院长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派出了由该系教授和宾大医院的二十余位医务社工的学者、一线医务社工组成的代表团。他们分别介绍了美国医务社工赖以存在的医院制度环境、医疗保障制度环境,进而详细介绍了美国医务社工在多个医院工作领域的职能、角色和工作模式,不仅描述和分析了医院的门诊服务、住院服务、急诊服务、社区服务等各个医疗服务领域中的医务社工的角色和作用,而且还结合具体的病种分析了医务社工在医疗服务整合中的功能和影响,例如医务社工如何参与心身疾病的整合服务、如何参与医疗机构和社区医疗之间的整合服务等等。来自香港浸会大学、城市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香港的一线医务社工也介绍了香港的经验和工作模式。

民政部社工司副司长孟志强作了主题发言,介绍了社会工作在我国的整体发展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的一线医务社工包括多种来源和专业背景,既有单纯医学背景或者社会工作背景的人员,也有兼具两种教育背景和职业经历的人员。这种多元化和多样性在两个半天的六个小组分论坛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国内专家、学者和实务人员报告了多种医疗机构中医务社工的工作模式,包括医务社工嵌入诊疗服务活动、医院志愿工作、连接医院与社区的健康社区工作等;多个工作领域的理论和经验,例如乳癌康复、残疾康复、青少年生殖健康、精神疾病、艾滋病、器官移植;医务社工的多种组织管理模式,例如深圳如何实现政府购买医务社工。报告中还结合各自的经验,对我国目前的医务社工状况进行了专业反思。虽然由于时间限制,会议只能安排三十余位国内教学和实务领域的发言,但是每次发言之后的讨论都得到了积极而热烈的响应和参与。

卫生部疾控局副局长在闭幕式中讲到,医务社工既是一种专门的技能又是一种制度安排。医务社工的发展在我国还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与会者们都相信,随着民生越来越成为政府工作的核心理念,随着来自医疗、民政、教育等各个方向的不断努力,随着中国特色的医务社工理论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公共卫生学院,20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