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中心 > 正文

重视水资源,培养科学饮水意识“水与健康”研讨会在线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 2022-03-22

时值第三十届“世界水日”与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为推动水与健康研究的发展,促进产学研融合,普及饮水与健康的相关知识,提升大众对水与健康的关注,2022年3月22日上午,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营养学会饮水与健康分会、“科创中国”智慧健康专业科技服务团主办,山东省保健科技协会、济南市科学技术学会、保定市科学技术协会、聊城市科学技术协会、保定市营养学会协办的“水与健康”研讨会在线成功举办。会议集聚来自水利工程、预防医学、基础和临床医学的多位专家学者,从水资源、饮水安全、饮水健康和科学饮水等方面,分享了水与健康领域的新近研究进展。本次研讨会吸引了约300人在线参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也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自然资源。然而,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农业的发展,水质污染、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问题频现,世界水环境加剧恶化。为应对因水资源需求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机,1993年第47届联合国大会做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旨在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建立一种更为全面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体制和运行机制,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珍惜地下水,重视隐藏资源”(Groundwater-Making the Invisible Visible)。

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有限,且水资源分布不均,难以匹配人口、耕地、矿藏资源等社会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西北及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的现象尤为突出。水资源合理分配事关工农业生产与社会经济发展,饮用水安全则是关系民生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水质污染导致的介水传染病波及面广,在国内外此前数次流行中均造成了严重后果。除病原体、重金属、化学污染物、有机污染物以外,近年多项研究发现,塑料及粒径<5mm的微塑料也是水体、土壤、大气的重要污染源。饮食、日用品及大气中的微塑料可经由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进入人体,有可能危害机体健康,需开展更多研究探索机体微塑料的存在及健康效应。经统计,饮水途径摄入的微塑料在微塑料总暴露中占比达到3.3%-42.7%,不容小觑。

治水是治国之要,为应对中国可用水资源紧缺的问题,需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十六字治水思路付诸实践,推广健全节水制度,合理分配水资源,坚持保护生态资源,方能持续推进生态经济可持续性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国水环境治理也已取得卓越成就,地表水质整体好转,自来水厂水质净化工艺也日益完善,日前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以现行2006版国标为基础,从不同维度对饮用水标准提出了严格要求,更切合当前国内水质状况,增加了大众关注的感官性状指标,并即将于明年4月开始投入实施。

作为人体组织和细胞的必要组成成分,水在人体内发挥着众多重要生理功能,如参与新陈代谢、调节体温、润滑组织等。水亦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动所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如果不摄入水分,生命仅能维持数日;而仅摄入水分,生命便可以维持数周。一般情况下,人体水分的来源和排出,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水摄入过多或过少,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水摄入量过少,则可能造成机体处于脱水状态,进而影响认知能力、降低身体活动能力等。多项研究表明,充足的饮水、保持良好的水合状态,还可有效降低部分泌尿系统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的发病风险。如果水摄入量过多,可能会引起急性水中毒和低钠血症,此现象虽少见,但却能带来严重的健康危害。 保证充足的饮水量对人体健康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均制定了相应的水摄入量推荐值,涵盖不同年龄、不同生理阶段人群。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轻体力活动水平成年男性和女性每日分别需摄入1700ml和1500ml的水。

世界的水资源紧缺和饮水卫生是目前需关注的重要问题,与此同时,我国居民饮水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足量饮水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因此,我们不仅要做到科学饮水,保持身体的水分充足,也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爱护水资源的意识,保障自然界水源充足。

保护水资源不是个人或个别群体的任务,需人人行动起来,将保证水源充足的措施落实到具体行动,全社会一起努力,才能更好地保护地球上的水资源,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