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组织机构 > 研究所 > 正文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

发布日期: 2012-10-19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是1982年经国家科委批准建立的唯一的全国性儿童青少年卫生/学校卫生研究机构;是国家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全国妇联、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民委、国家科技部等行政部门相关儿童青少年卫生和学校卫生的技术支持单位;是北京大学校级学术研究机构。现任所长宋逸研究员。

研究所所属学科是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2007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08年确定为北京市重点学科。研究所成立以来,一直承担全国性儿童青少年卫生与学校卫生专业的政策法规的起草、科学研究、技术指导、业务咨询及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任务。关注国内外学科发展趋势及社会需求开展多领域科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生长发育及影响因素、学校卫生管理和政策研究、学生常见病预防、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儿童营养、青少年心理卫生、学校卫生标准等。


人员

现有教职员工20人,其中科研人员11人,教辅人员2人,博士后7

姓名、职务及研究方向

宋逸:博士生导师,研究员,所长

研究方向:儿童青少年健康与学校卫生政策研究,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及公平性研究,儿童青少年常见病多病共防实施科学研究

马迎华:博士生导师,教授

研究方向: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影响因素与干预,儿童青少年生活技能教育研究,学校卫生与健康促进

董彬:博士生导师,副所长

研究方向: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儿童青少年心血管健康,儿童青少年健康相关标准的研制和应用

董彦会:博士生导师,副所长

研究方向:儿童慢性病和常见病行为和环境因素致病机制研究,儿童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儿童大数据监测及学校卫生管理

李晶:博士生导师,所长助理

研究方向:空气污染、气候变化对儿童青少年健康影响,挥发性有机物环境与健康影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空气污染物暴露模拟

邹志勇: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生命早期营养,青少年心血管健康,青少年疾病负担分析

李榴柏:硕士生导师,副教授

研究方向:医学营养学,青春医学,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

朱广荣:硕士生导师,副教授

研究方向: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健康,学校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

星一:硕士生导师,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儿童青少年健康及影响因素研究,儿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及干预研究,学校卫生政策与管理,公共卫生监测,特殊儿童健康研究,传染病防控研究

陈天娇:硕士生导师,副教授

研究方向: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及影响因素,儿童青少年双生子研究,儿童青少年肥胖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控制策略研究,儿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

胡佩瑾:博士,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儿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生长发育及影响因素,学校卫生管理和政策研究

宋洁云:博士,主管技师

研究方向: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学校卫生与健康促进

陈婷:硕士,主管技师

研究方向: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健康,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教育教学

研究所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和进修生的教学任务,并承担校外教学和函授教学、大专教育、医学继续教育任务。

本科生课程:儿童少年卫生学、儿童生长发育与青春期健康、成年期常见病的早期预防、青春期生殖健康、艾滋病预防等。

研究生课程:高级儿少卫生学、学校卫生与健康促进、儿童青少年伤害预防与干预、青春期发育与健康、青少年生活技能教育研究与实践、儿童青少年伤害预防与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干预、公共卫生实施性研究、儿童健康研究与环境流行病学应用等。

研究生培养:2024年度在读研究生40人,硕士20人,博士20人。


科学研究

研究所承担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国家卫生与健康委等资助的科研项目多项,在The Lancet、BMJ、The Lancet Child & Adolescent Health、The Lancet Global Health、The Lancet Public Health、The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ogy、Circulation、JAMA Pediatrics等国际权威刊物发表论著,获得第十一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和2019年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多项学术奖励。


社会贡献与服务

研究所是国家教育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全国妇联、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民委、国家科技部等行政部门相关儿童青少年卫生和学校卫生的技术支持单位。目前挂靠在研究所的机构有:

(1)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儿少/学校卫生中心

(2)教育部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

(3)教育部预防艾滋病学校健康教育培训基地

(4)教育部学校卫生人员培训基地

(5)教育部学校卫生项目办公室

(6)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7)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标准委员会学校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

(8)UNESCO全球健康和教育(北京大学)教席

(9)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专业委员会

(10)中国卫生监督协会学校卫生专业委员会

(11)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学校分会

(12)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

(13)中国教育学会学校体育卫生分会学校卫生工作部

(14)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学校卫生分会

(15)北京预防医学会儿少(青)专科学会。

在儿童青少年卫生相关政策法规起草、科学研究、业务咨询/技术指导、国家级培训、科研及专业人员工作指南制定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地址:公卫楼一至五层

对外联络人:陈婷,联系电话: 010-82801524,邮件地址:chentibjm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