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中心 > 正文

从“心”出发,以“理”引路——公共卫生学院新体制导师第二场培训会顺利举办

发布日期: 2020-12-21

前言:

研究生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在刻苦攀登学术高峰的同时,也面临着科研、婚恋和就业等多重压力,心理问题时有发生。这就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研究生首要责任人的导师则充当着更为重要的角色。为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营造相互理解、温馨有爱的学习科研环境,为广大研究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保驾护航,助力他们顺利成长为厚道担当的北大医学人,同时也为呵护导师们的心理健康,学院特将心理专场纳入新体制导师培训系列活动中。


2020122日,公共卫生学院新体制导师培训迎来了第二场心理专场的培训。本场培训邀请到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办公室主任、北大六院儿童精神科医生林红老师。培训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景怡老师主持,近20名新体制导师,5位研究生班主任以及学办团委的老师共同参加了此次培训会。

为使在场导师有更好的参与感,林红老师摒弃了传统幻灯片讲解的形式,采取互动交流的座谈会,引导老师们畅所欲言,积极分享自己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她耐心细致地为老师们答疑解惑,提供相处技巧,旨在共同呵护学生和老师的心理健康。这种方式获得各位参与导师的广泛好评,取得良好成效。即使培训超出了原定时长,老师们仍然意犹未尽。


“焦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词之一,老师们也提出了多种研究生常见的焦虑来源: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感、科研受阻、性格内向、兴趣匮乏、行动力弱、原生家庭问题等。学生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到师生的沟通相处和学术进展,进而也会影响到老师的心理状态,长此以往,对师生双方的心理健康都有着不良影响。有老师调侃:“学生焦虑你焦虑,学生不焦虑你也焦虑”。林红老师听完每位老师的分享后,耐心细致地带着大家用新视角分析了每一个案例,为老师们提出几点与学生沟通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理解学生

每个人成长背后的故事是不一样的,大多数人认为理所应当的事情可能在某些人眼中却是无所适从的。因此面对学生存在的不适应情况,要理解这是人之常情,人面对陌生境遇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通常这个适应期是36个月,老师要学会给学生适应的机会引导他们去成长。经师易求,人师难得,要推己及人,设身处地去理解学生,共同探寻解决方法。

尊重学生

研究生都已成年,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作为导师不能过度去push学生,要清楚“严师不一定出高徒”,寻找双方最和谐的传道授业模式,在不影响基本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学会与学生和解,也与自己和解。

宽容与原则并存

为了避免引发学生的心理问题,老师们有时会让自己退让,这也是不完全正确的。老师应该宽容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相信他们有更多发展的可能性,但这种宽容不意味着纵容。要坚持原则,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师生携手共同实现青春理想。

之后林老师运用心理学“雕塑”技术邀请多位老师再现了一场学生心理问题案例。“雕塑”技术主要是利用空间、姿态、距离和造型等非言语方式生动形象地重新再现人际关系,每一位角色扮演者沉浸其中,充分感受并表达自己所扮演角色内心的想法。这种形式让所有老师感同身受,更加形象具体地理解了故事中的人物,理解了“用心”的重要性。

6E972

最后,张景怡老师再次向林红表达了感谢。希望导师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和学生有效沟通、和谐相处,用心呵护好学生和自己的心理健康,更好地为科研助力,培养出专业水平强心理素质佳的公卫未来领军人才。

70150

文稿:彭春晓

摄影:王双佳

审核:张景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