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交通污染与健康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召开。这次研讨会主题是“控制
交通污染 保护人群健康”,来自日本、中国环境研究专家、学者50多人参加研讨会。北京大
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主任郭新彪教授首先致辞,他说“奥运期间北京采
取了交通限制等一系列措施,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可见交通污染与改善环境有密切关系。今
年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学者们将开展一系列活动唤醒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选择对环境有利好的出行方式: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可实现降低车辆行驶
里程和减小车流量,以实现减少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进而改善空气质量。
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田村宪治博士首先报告,他的题目是“城市主干道行人颗粒物暴露
评价研究”。日本环境研究所为了搞清交通污染与健康的关系,获得准确数据,在高速路两
边的居民区设置监测点,每天定点观察。计划通过数据分析为决策部门提供数据,制定相应
政策改善环境。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张利文博士报告了“北京市交通污染空气监测
与个体暴露研究”。1981年至今,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从12万辆增长到300多万辆,机动车保
有量的迅速增加,导致机动车排放对北京市空气污染的贡献逐年升高,机动车排放已经成为
影响北京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源。北京空气污染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形成了新的
复合型大气污染,呈现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及二次细颗粒物等
多物种污染物同时以高浓度并存的污染特征,致使大气氧化性增强,能见度降低,蓝天减少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王玮研究员作了“北京城市交通污染来源颗粒物对城市大气环境和人体
健康影响的研究”的报告;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吴少伟报告的题目是“易感人群交通污染
暴露评价研究”。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作为污染的易感人群更容易受到伤害。
他选择的研究社区边马路每小时有3700多辆机动车经过。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多种对人
体有害的污染物,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多环芳烃等。资料显示:长期居住
在交通繁忙公路附近的老年人其呼吸道疾病患病率与空气中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
显著相关。
日本兵库医科大学岛正之教授对日本交通污染与健康研究进行了介绍。他讲到1964年当时日
本四日市石化企业集中,造成了严重的大气二氧化硫污染,当地成年人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
率居高不下。环境与健康专家经过观察监测,拿出污染与健康关系数据,政府采取有力措施
控制了二氧化硫和颗粒物排放,结果周边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相关疾病的患病率、死亡率降
低。现在日本的环境污染从工业转为城市交通,一些研究发现,繁忙交通周边的居民哮喘、
过敏、肺功能障碍增多,目前正在采取改善措施。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郭新彪教授报告了
“中国交通污染与健康研究的概述”。他介绍说在我国一些大城市,交通污染对大气中某些
污染物的贡献已超过50%,近年来人群中哮喘、过敏等疾病明显增加。我们以往的研究中针对
交警、司机等等职业人群以及儿童,对其他人群的研究少。交通污染与健康研究需要一个设
计合理、样本量适宜的规范性研究,其数据才可为决策部门提供真实可靠的理论依据。中山
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宋宏教授报告题目是“臭氧暴露对呼吸道的潜在不良效应”。
与会者针对交通污染与健康问题提了很多问题,“大气污染的影响因素很多,通常是低剂量
长期接触,选点、采样、分析数据原则是什么?”“日本环境研究结果对日本环境政策、大
气标准制定有无贡献”等。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周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