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突发事件频发,突发事件发生时的逃生自救以及事件发生后的公共卫生工作,在保证生命健康及预防疫情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去年5月18日至5月19日,第一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宣传周”成功举办,以消防演练和震后传染病防控讲座为主线,并形成了宣传、演戏和讲座三维一体的活动模式。
今年,我们将传承第一届卫生应急宣传周的精神、主题和模式,并进行创新和升华,第二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宣传周”将以参观中国消防博物馆作为开幕活动,以地震自救知识宣传及签名活动扩大影响力,最后以灾害事件中和常态下的紧急医学救援学术讲座作为闭幕活动结束。
第二届卫生应急宣传周活动,以参观交流、签名宣传和讲座学习为一条主线,突出医学生特色,突出研究生特色,立于培养同学们作为一名医学生,作为一名未来肩负祖国卫生事业重任的栋梁之材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班级活动的形式也有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同学在共同学习中成长。
活动1
参观中国消防博物馆
城市火灾发生频繁,2009年央视新址大楼火灾、2010年吉林市商业大厦火灾、清华学堂火灾、上海市静安区火灾……这些火灾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造成这一切的有火灾发生前防火意识的淡薄和日常消防设备、制度的缺漏,也有火灾发生后必要的逃生技能的缺乏。“火灾猛于虎”,灾难离我们大学生其实并不遥远,在高校中发生火灾而造成的惨剧已经屡见不鲜。为了增强我们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增长逃生自救知识,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班委、团支部、党支部特组织了本次参观中国消防博物馆活动。
2011年5月15日,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班委组织同学们来到了位于广安门南街的中国消防博物馆。首先大家参观了古代和近现代消防厅,古代和近现代展厅陈列展出了反映中国消防历史发展进程的遗存、文献资料、图片和视频影像,涉及各历史时期的防灭火思想、组织机构、法制和技术等内容等内容。同学们对我国消防历史的沿革有了深刻的认识。之后大家便跟随引导员进入了位于地下一层的防火防灾体验馆。逼真的城市规划模型、配合着讲解的录音而闪烁的指示灯光, 让我们了解到一个城市的消防布局规划,知道了哪些地区是重点防火防灾区域。随后我们见到的是一个模拟写字间,在发生火灾后各种消防设施的反应,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了解到喷淋头、 防火卷帘门、安全出口、指示灯、消防栓、烟感器在火灾情况下的作用。接下来,讲解员依次带领大家进入了模拟剧院、酒吧和地铁,体验了在以上环境中发生火灾和地震时的场景,并且教授了大家实用的逃生自救知识,让大家在模拟火灾和地震场景中学会了如何正确拨打119进行报警、如何选择和使用灭火器、如何选择合适的地点逃生和避难等等,这些真实的模拟和演练都让同学们印象深刻,很多同学在体验结束后依然心有余悸,并且仍然在互相讨论刚刚的逃生技巧。
当天的参观活动结束后,每位同学都写下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大家都表示通过这样一次参观和体验,不仅了解了消防历史演变,领略了场馆内应用的现代科技的力量,更学到了火灾、地震时紧急避险和逃生的正确方法。给大家上了消防安全的生动的一课,“预防为主,防消结合”通过这次参观已经深深的在大家心中扎下了根。
活动2
地震自救知识宣传及签名活动
近几年来,国内外接连发生了几次震级较高的地震,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虽然生在和平年代,没有战乱,但是自然灾害却随时可能发生。作为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防震减灾知识的掌握也是必要的,这样才能在突发状况出现时,临危不惧,沉着冷静,选择适当的方式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或少受伤害。
2011年5月16日中午,由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研究生班和研究生党支部承办的第二届“公卫应急宣传周”之地震自救知识宣传及签名活动在校医院前的主干道上举行。
班委和党支部的成员们向来往的师生宣传地震自救知识,并发放宣传材料。宣传材料采用的是漫画的形式,设计了三个系列,形象生动地向同学们传达了防震减灾的知识,解答了同学们关心的一些问题,比如地震发生时在室内应先躲避还是先往外逃生,在户外时哪些地方是安全的避震场所等等。
发放宣传材料的同时,也请部分师生在题为“增强防震意识,提高自救能力”的横幅上签名,表达居安思危,学习防震减灾知识,提高防震减灾意识的决心。
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600份宣传材料已尽数发完,红色的条幅上也签满了名字,可以看出同学们对防震减灾知识的需求,以及提高地震自救能力的决心,本次活动也取得了不错的反响,活动圆满结束。
活动3
灾害事件中和常态下的紧急医学救援学术讲座活动
由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研究生班级和党支部主办的“第二届卫生应急宣传周——紧急医学救援专场讲座”于5月17日晚7:00在北京大学医学部逸夫楼407举行。
这次讲座邀请到了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常务副会长,武警总医院首席急救专家李宗浩教授。李教授是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急救医学专家,上世纪80年代,他主持筹建了北京急救中心,并长期担任领导工作。几十年来,他致力于在中国建立现代化的医学急救体系,推进中国的急救事业与世界接轨。2001年,李教授协助组建了中国国际救援队,并担任顾问。在他的建议下,救援队的每名队员都接受了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另外还专设了医学救援分队,这只队伍在国内外重大灾害的救援行动中挽救了大量的生命。李教授此行即是希望将多年来对紧急医学救援概念的理解与医学部广大师生分享。
这次讲座得到了医学部和公共卫生学院领导老师的大力支持,应邀到场的嘉宾有医学部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王青老师,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卫生应急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徐善东老师,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学系副主任、北京大学卫生应急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志锋教授,公共卫生学院学生办公室主任张景怡老师,以及教育办公室贺婧和朱燕萍老师。
李宗浩教授在讲座中首先回顾了急救医学建立与发展的历史,指出在城市生活逐渐普遍,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的情况下,常态下与灾害中的紧急救援能力都需得到加强。国外已有较为完善的急救体系,在急救站的建立、现场的紧急救护、伤员的分拣运输和统一的指挥调度等方面都已相当成熟。国内的急救事业起步晚,发展中经历了将急救中心建为大型医院的波折, 但是近年来正“大踏步前进”。接着,李老师回顾了自己的两次亲身经历,1976年,他参加唐山大地震的救援,目睹了许多由于转运不当而造成的伤残。他说,最伤心的不仅仅是看到死亡多少人,而是看到那么多本不该成为高位截瘫的患者那绝望的眼神,只有科学救援才能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减轻伤害。另一次经历是他在欧洲访问时,临危受命,接受联邦德国空中救援总部的委派,夜飞西班牙小岛抢救一名急性心肌梗塞的88岁老人。这次经历让他对国外快捷、准确、完善的急救系统赞叹不已,也因为这次成功救援使他得到了国外同行和媒体的高度赞扬。最后,李老师讲到医学急救要树立“大救援”的观念,急救的体系、国家的政策以及医务人员和普通群众的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李老师精彩的演讲使同学们受益匪浅,之后他还一一解答了同学们关于空中救援、急救体系以及急救培训等方面的问题。通过这次交流,在座的医学生表示对卫生应急与医学急救的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将会更加促进他们对医学知识的学习,提高能力,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011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第二届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宣传周已圆满结束,在继承了第一届的主题、形式和精神的前提下,以更为灵活、丰富和有趣的方式向广大北医师生传达着“珍爱生命·居安思危”的防患意识。
三个主题——火灾·地震·救援
三场活动——参观·宣传·讲座
三种精神——自救·助人·大爱
自然灾害不断,人为事件频频,作为一名北医公卫的学生,我们深感责任之重。我们该做的不少,能做的很多,想做的更多。作为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重要活动之一,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宣传周永不止步,并会越做越好越做越大,不断的扩大影响力和品牌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卫生应急的重要性。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班委、团支部、党支部
撰稿人:孙点剑一、王晋伟、邬娜、方凯
2011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