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中国公共卫生高层论坛开幕

发布日期: 2012-11-02

1025上午作为百年庆典系列学术活动之一“中国公共卫生高层论坛”开幕。资深公共卫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教授、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教授,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台湾阳明大学、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浙江大学、山东医大、吉林医大、山西医大、浙江大学、天津医大、西安医大、河北医大、武汉大学、北京大学等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及军事医学科学院、解放军疾病控制所,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领导,专家,参加国际卫生政策和体系研究杰出青年论坛的30多个国家的50多名代表及医学部研究生200多人参加学术论坛。

高层论坛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孟庆跃教授主持,他首先介绍来宾并对领导和兄弟院校的院长们参加北医百年庆典活动表示欢迎。柯杨教授在致辞中讲到“在北医百年庆典之际,我代表医学部欢迎远道而来的同道。公共卫生的发展为临床研究奠定基础并作出重要贡献。不断发展的群体健康问题要求高质量的相关医学人才,督促大学改革现有的医学教育模式,使其适应公共卫生的发展。

王陇德院士作了“中国慢病防控体系建设及实践探索”的学术报告。目前中国约有2.3亿人患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等心血管病。每年死于心血管病者近300万人。1980年至2008年间,中国心脑血管病患者出院人次数年平均增加8.28%1980年以冠心病为诊断出院的患者为15.03万,2008年则为240.93万。1980年以脑卒中为诊断出院的患者仅1万,2008年则为200.44万。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就开始了脑卒中的人群防治,至2004年脑卒中死亡率下降了60%。日本在19501970年间,脑血管病死亡率为第一位,重视预防工作后,1985年降到第三位,死亡率由最高时的170/10万下降到了100/10万;目前已降至第7-8位。在过去四十年间,脑卒中的发生率在发展中国家增加了一倍,而同期在发达国家降低了42%

中国慢病防控体系的宏观策略是“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提高素养、教育先行;学科合作、规范防治、高危筛查、目标干预。建立科学的防控工程体系,成立“中国健康促进联盟”,启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制定脑卒中防治规范,编写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培训教材,建立信息数据库等“十二五”初步建立国家级防控网络。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立明教授报告的题目是“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再认识”。作为公共卫生学院老院长,李立明教授首先明确“公共卫生”的定义:公共卫生是以持久的全人群健康改善为目标的集体行动。公共卫生三大任务是疾病预防、健康保护、健康促进。现代公共卫生体系基本职能为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保证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可用性、公共卫生体系基础结构建设、研究、发展和实施革新性的公共卫生措施等。对于公共卫生教育基本要求是在传统的核心教育“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卫生服务与管理”等增加“信息学、基因组学、社区实践、伦理学”等内容。

国际卫生政策和体系研究杰出青年论坛代表,比利时安特卫普热带病学院代表Wim Van Damm教授在发言中介绍了来自非洲国家的青年代表,随后来自喀麦隆、南非、津巴布韦、贝宁、哥斯达黎加等国家和青年代表介绍各自国家公共卫生现状及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等。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校长沈洪兵教授报告的题目是“基因组学与预防医学”。他着重讲了“疾病的发生--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人类基因组流行病学研究目的”、“基因组学与疾病个体化预防”、“基因组学与疾病易感性和个体化预防”、“疾病基因组学相关研究进展”、“面临的挑战”等。

下午是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论坛,由北京大学詹思延教授主持。台湾阳明大学校长梁赓义教授、军事医学科学院曹务春教授及来自西安交大医学院、山东医大、天津医大、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颜虹、于学杰、黄国伟、王培玉等教授分别作了医学教育与预防医学教育改革”、“举办公共卫生专业博士教育的思考”、“中国新发蜱传病原体感染”、“国外新发传染病研究动态”、“膳食因素与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慢性病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学术报告。来自全国十几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们参加论坛并作主题点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职工及研究生100多人参加论坛活动。

                                      公共卫生学院,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