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中心 > 正文

Cell Rep Med | 北大公卫邹志勇团队发表题为“队列研究与目标试验模拟在临床研究中的重要性”的长篇评论文章

发布日期: 2025-04-16

2025年4月15日,Cell系列期刊《Cell Rep Med》创刊5周年之际,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邹志勇团队联合重庆医科大学梁小华教授团队的长篇评论文章,题为“Importance of Cohort and Target Trial Emulation in Clinical Research(队列研究与目标试验模拟在临床研究中的重要性)”。该文系统探讨队列研究与目标实验模拟(Targeted Trial Emulation,TTE)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指出队列研究与TTE通过整合真实世界队列数据的广泛覆盖性和TTE对因果推断的严格模拟,能够生成贴近现实场景的临床高质量证据,为疾病预防、健康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提供可靠依据。



近几十年来,临床研究作为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创新实践,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持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临床研究需要严谨的设计方案,往往需要综合运用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病例交叉研究、随机对照试验(RCT)等多种工具与方法。如何使临床研究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又能有效推动科学研究的纵深发展,始终是人群研究领域的核心议题。

1. 队列与目标试验模拟的应用

作为前瞻性流行病学方法,队列研究在识别疾病风险因素、探究疾病进展及评估治疗干预中具有关键作用。通过系统追踪个体健康状况的时序变化,为理解疾病演变史提供实证依据。

TTE是一种利用观察性数据模拟RCT的研究方法,旨在进行可靠的因果推断。当RCT因伦理、成本或设计复杂性不可行时,TTE可评估真实世界中的治疗或干预效果(表1)。实践表明,TTE在罕见病研究、药物安全监测与疗效比较中展现出巨大潜力,是传统RCT的高效替代方案。



2. 队列研究与目标试验模拟的整合

整合TTE框架至队列研究通常遵循四步法(图1)。研究者需在观察性队列数据的限制下严格规范入组标准、治疗策略、分配程序与随访时间等要素。与RCT不同,TTE的效度高度依赖数据质量与时效性,研究者需平衡基线混杂、对齐队列模拟时间零点,并详细说明统计分析及验证流程。如图1所示。



Figure 1. Importance of cohort and target trial emulation in clinical research

(A) A four-step guide toward integration of cohort and target trial emulation.

(B) Future directions of cohort studies and target trial emulation.


3. 未来方向

队列研究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同时面临人群失访、混作因素等难题;TTE(时间-事件)研究设计因其样本的随机性特征,也限制了其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可能性。即便将这两种研究方法近乎完美地结合运用,仍难以规避某些内在挑战——例如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局限、对生物学机制探索的深度不足等。尽管揭示暴露与健康结局之间复杂作用仍需长期专注的研究投入,但采用生态学视角指导临床研究,同时高效利用生物技术的发展,将为应对未来全球公共卫生挑战开辟新路径。基于这两种研究范式,文章提出了人群研究的四个未来发展方向:推动数据标准化处理流程、建立全球健康数据共享平台、发展全生命周期队列研究,以及整合多组学人群研究。这些方向有望显著推动临床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系统性提升临床研究的科学价值与公共卫生影响力。


文章链接:https://www.cell.com/cell-reports-medicine/fulltext/S2666-3791(25)00154-5



主要作者介绍



通讯作者:邹志勇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环境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全球健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20余项,在Circulation、Lancet Child Adolesc Health、eClinicialMedicine、Nat Rev Endocrine、Cell Rep Med、J Hazard Mater、EST、Chin Med J 等杂志发表SCI论文68篇。兼任中国校医杂志主编、中国卫生监督协会学校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儿少卫生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