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中心 > 正文

携手共进,推动亚洲高校教学科研国际化发展——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师生赴泰国曼谷参加亚洲校园计划医学与公共卫生领袖人才培养创新项目2024国际研讨会

发布日期: 2025-02-21

2025年1月8日至11日,“亚洲校园2024国际研讨会暨教师会议”在泰国曼谷玛希隆大学诗里拉医学院隆重举行。此次会议标志着亚洲校园计划正式迈入项目第二周期成果深化阶段,开启亚洲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高等教育合作交流新篇章。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的九所高校项目负责人、专家教授及学生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胡永华教授、王培玉教授、任涛副院长、常春教授、吴涛教授、黄婧副研究员、院长助理/党院办主任刘杰,以及博士研究生张晓悦参会。


1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参会教师与学生代表合影


亚洲校园计划于2016年由中、日、韩三国政府联合启动,旨在通过高等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促进亚洲国家之间在医学与公共卫生领域的文化交流、人才培养和学术创新。首期成员汇聚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日本大阪大学及韩国延世大学等知名高校,这些高校在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具有卓越的学术影响力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北京大学作为中方牵头单位,公共卫生学院王培玉教授为项目中方负责人,全力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与持续进步。


图2 亚洲校园2024国际研讨会暨教师会议与会人员合照


2022年,随着第二轮项目周期的启动,泰国玛希隆大学、广东药科大学等院校加入,进一步拓展了亚洲校园计划的地域范围,形成了跨区域协同网络。这一举措不仅丰富了项目参与高校的学科背景和研究方向,还为亚洲校园计划注入了新的活力,显著提升了其影响力。如今,亚洲校园计划已成为亚洲高等教育合作、培育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为各国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会议于泰当地时间2025年1月9日上午8点30在泰国玛希隆大学医学院诗里拉吉医院正式开幕。开幕式由玛希隆大学医学院Yanin Nokdhes博士主持。玛希隆大学医学院诗里拉吉医院院长Apichat Asavamongkolkul教授代表泰方向各高校师生代表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并向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玛希隆大学校长莅临致辞,各项目高校代表先后致辞。


图3 泰方Apichat Asavamongkolkul教授致欢迎词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吴涛教授代项目中方负责人王培玉教授致辞。她回顾了项目自2016年启动以来的发展历程,指出项目在中日韩高校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果。尽管疫情冲击,各高校师生仍通过线上线下交流保持紧密合作,展现了项目强大韧性。截至目前,项目线下交流学生数已近200人,北京大学累计派遣50余人,接收30余人,助力学生成长为医学与公共卫生领域的新生力量。2022年,项目迎来首位博士双学位毕业生,成为中日医学领域合作的重要里程碑。北京大学将继续推动亚洲校园计划发展,携手各方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为亚洲高等教育合作贡献更多力量。


图4 吴涛教授代王培玉教授致词


图5 亚洲校园计划各高校项目负责人合照


继而,各高校依次汇报了本校项目管理与运行情况。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助理、党院办主任、项目中方联系人刘杰详细介绍了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国际交流项目方面的最新发展情况。他指出,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凭借强大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科研平台,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公共卫生专业人才。作为亚洲校园计划的中方牵头单位,北京大学肩负着推动项目发展的重任。他表示,学院将继续积极推进亚洲校园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全球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图6 刘杰主任介绍北京大学亚洲校园计划项目进展


之后是大会主旨报告环节,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常春教授以“Health Literacy Development in China”为题,作了大会第一场主旨报告。她系统阐述了中国在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工作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取得的显著成就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常春教授指出,近年来,中国政府通过政策引导、社区动员和多部门协作,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健康素养提升体系,显著提升了公众的健康素养水平。她强调,健康素养的提升不仅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的关键环节。她呼吁各国在健康素养提升方面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健康挑战。


图7 常春教授学术汇报


随后为学术报告环节,吴涛教授以“Family-Based Study to Explore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Affecting Cardiovascular Risk”为题作学术报告。她提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基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而以家庭为单位的研究为深入理解这种交互作用提供了独特视角。吴涛教授深入探讨了基因与生活方式(如饮食、运动)、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社会经济地位)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分享了相关研究的最新发现。她强调,家庭环境不仅影响个体的基因表达,还通过生活方式的代际传递对心血管疾病风险产生深远影响。她的研究为心血管疾病的精准预防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也为未来的心血管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指导。


图8 吴涛教授学术汇报


在PhD学生交流环节中,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黄婧副研究员担任主持人。来自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的博士研究生张晓悦,以“Behavior Change Theory-Based Diabetes Management and Digital Technology Applications”为主题,深入分享了自己在糖尿病健康管理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报告中,张晓悦同学详细阐述了数智技术在糖尿病管理中的有效性及其应用前景,提出了利用先进技术优化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路径,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与疾病控制水平。她指出,参与亚洲校园计划不仅开阔了自己的国际视野,更为其科研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思路。


图9 研究生张晓悦同学在PhD学生交流环节汇报


会议最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胡永华教授、王培玉教授、任涛副院长、黄婧副研究员等参加了项目管理年会。与会代表就2025年的教学科研合作、学生交流名额以及具体对接事宜进行了深入研究讨论和细致统筹规划。重点聚焦于学生联合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科研合作创新等多个方面,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之间的合作、提升项目质量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会议还就未来项目的规划和发展方向达成了广泛共识,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和行动方案。各高校代表一致表示,将继续深化合作,推动医学与公共卫生领域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


图10 2024亚洲校园国际研讨会暨教师会议现场照


亚洲校园计划的持续推进,对于促进亚洲国家之间的教育合作与文化交流具有深远意义。通过该项目,各国高校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与公共卫生领域人才。项目还为亚洲各国学者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碰撞与融合,有力推动了亚洲地区医学领域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全球化进程加速、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亚洲校园计划的成功实施为亚洲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展望未来,亚洲校园计划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进一步深化各国高校之间的合作,探索更多创新合作模式,为医学与公共卫生领域亚洲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撰稿:张晓悦

审改:刘杰